•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评价ABCD2评分+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7 d)卒中风险价值

Predictive valu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core combined with ABCD2 score on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7 d)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风险,并与ABCD2评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160例首发症状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进行ABCD2评分和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并对联合评分法和两种单独的评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各种方法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1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一周内共有34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的进展率为21.3%,ABCD2≥4分组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27.3%,明显高于ABCD2~4分组(P<0.05)。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为2分组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42%,高于0~1分组(P<0.05)。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7 d内脑梗死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0.5%、91.3%、72.7%、98.3%,均高于两者的单一评分。预测7 d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时: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74,大于ABCD2评分的0.817和颈动脉硬化评分的0.739。结论: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高于ABCD2评分方法,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危险分层工具和预测转归的有效手段。

更多
广告
  • 浏览294
  • 下载40
临床与病理杂志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