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技术对4例恶性PEComa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中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32 ~ 65岁(平均50岁).肿瘤部位:纵隔1例,阔韧带1例,回肠1例,结肠1例.肿瘤最大径6~18cm(平均10.75 cm).镜下见肿瘤细胞大部分为上皮样,细胞异型性大,核仁明显,胞质丰富、空泡状、嗜酸性;肿瘤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在血管周围,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可见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象多少不等.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MB-45(4/4)、Melan-A (3/4)、Cathepsin K(4/4)、α-SMA(4/4)和H-Caldesmon(3/4)阳性;desmin(2/4)和CKpan(1/4)部分阳性;Ki-67增殖指数1%~30%.分子病理检测:例1和例4均未检测到C-Kit及PDGFR-α基因突变信号.结论 恶性PEComa诊断依赖于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预后好.

更多
广告
作者 范大铬 [1] 黄海建 [2] 吴春林 [1] 学术成果认领
作者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泉州,362000 [1]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1 [2]
分类号 R738.6
栏目名称 短篇论著
DOI 10.13315/j.cnki.cjcep.2020.02.022
发布时间 2020-06-04
  • 浏览181
  • 下载237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