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

氯吡格雷是第二代噻吩吡啶类药物,在血小板表面选择性并不可逆地阻断腺苷二磷酸(ADP)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1]。其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转化成活性代谢产物,该转化经过2个步骤,涉及许多种酶,如:CYP1A2、CYP2C19、CYP2B6、CYP2C9、CYP3A4、CYP35和 PON1,其中 CYP2C19被认为参与了上述2个步骤[2]。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被基因多态性限制[3],尽管使用负荷剂量300 mg,随后维持剂量75 mg的标准治疗方案,仍然有约30%的患者在负荷剂量24 h后测试显示高血小板活性,从而提出了氯吡格雷抵抗(CR),且普遍认为CR与再发缺血事件风险增加相关[4-6]。导致CR的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包括外在和内在因素:(1)外在因素有患者不遵医嘱,服用不恰当剂量或减少剂量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内在因素包括血小板高反应性、药物经肠道吸收变异性,以及基因多态性。本文从CR的基因和非基因因素,尤其是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氯吡格雷与P-糖蛋白(PPI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更多
作者: 唐芸(综述) [1] 马厚勋(审校) [1]
栏目名称: 综 述
DOI: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9.017
发布时间: 2016-11-03
  • 浏览:47
  • 下载:177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