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CT和CTA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以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经过肠镜确诊的4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腹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然后给予MPR和CTA处理,对急性期和非急性期缺血性结肠炎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和结肠镜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变部位:横结肠10例,降结肠12例,升结肠6例,乙状结肠10例,直肠2例,急性期与非急性期肠壁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期“拇纹征”显示率以及肠壁分层显示率明显高于非急性期(P<0.05),急性期患者CTA未见阳性改变,非急性期患者中1例显示肠系膜下动脉主干狭窄,1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缩小,1例在肠系膜下动脉开口位置形成腹主动脉混合斑块;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黏膜层各期平扫与增强扫描CT值无显著差异(P>0.05),黏膜下层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差异显著(P<0.05);通过与结肠镜和病理检查对比,CT检查IC的符合率为72.50%(29/40),其中急性期94.44%(17/18),非急性期为54.55%(12/22).结论:CT增强扫描与MPR检查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疾病分期具有重要作用,其中CTA在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10
- 被引8
- 下载97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