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1]。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当前肠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多数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麻醉方式、术中牵拉创伤、手术前后禁食、腹腔内粘连、渗血渗液或引流管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主要表现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排气、排便时间延迟、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目前西医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方面主要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胃肠减压及肠外营养支持等方法,但药物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相应的辨证取穴可以调理肠胃,疏通胃肠气机,荡涤肠腑之积滞,诸穴共用以达到补益脾胃,通腑消滞,理气通便之功。笔者现将针灸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肠道功能的近年研究综述如下。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30
- 被引10
- 下载34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