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入路在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效果比较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of the lower part and the medi an incision in the repair of congenital atrio-ventricu lar septal defect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在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和胸骨正中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入路)。2组患儿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观察2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短于正中切口组( P <0适.05),而2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儿在肺渗出、肺不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6、0.000、1.802、2.632、2.632,P >0.05)。术后随访3个月,心功能等级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未发生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发生胸骨畸形4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 P =0.001)。结论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方式行小儿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更为美观,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方式。
更多- 浏览:261
- 被引:9
- 下载:27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