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昼夜节律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机制及相关治疗进展

Role of circadian rhythm in initia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 and progress of targete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摘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高峰集中在上午6∶00-12∶00之间,夜间20∶00又有一次高峰。其发生可看做是应激因素(外因)与节律因素(内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今认为此现象与清晨前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迅速增强,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多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有关。目前研究证实,在哺乳类动物中生物时钟运作至少有8个核心生物时钟基因参与:Period 1(Per 1)、Period 2(Per 2)、Period 3(Per 3)、Cryptochrome 1(Cry 1)、Cryptochrome 2(Cry 2)、CLOOK、BMAL 1和Casein kinase I ε。随着AMI昼夜节律性研究的深入,时间治疗学应运而生,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下的昼夜节律性,结合时间治疗学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与血压、凝血节律性的关系、涉及机制及时间治疗学作一综述。

更多
广告
作者 牛文豪(综述) [1] 梁春(审校) [1] 学术成果认领
栏目名称
DOI 10.3969/j.issn.1671-6450.2017.02.024
发布时间 2017-03-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30065、91539118、81473445、81400336、81270405)
  • 浏览145
  • 下载107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杂志

2017年16卷2期

195-198页

ISTICCA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