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Intraductal oncocytic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liver: report of a case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总结1例发生在肝内胆管的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3岁.腹痛寒战1个月.CT显示左侧肝内胆管内可见3 cm×3 cm大小结节.镜下肿瘤位于扩张的囊腔内,呈分支状乳头结构,乳头被覆复层嗜酸性细胞,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免疫组化:CK8、CK18、HepPar-1和MUC5AC(+),CK7、CK20、MUC1和MUC2(-);Ki-67增殖指数为25%.结论 肝原发性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为罕见肿瘤,以男性患者居多,肿瘤一般体积较大(平均最大径12 cm),非浸润型完整切除后、可长期生存,而浸润型整体预后差.
更多
作者: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44
[1]
期刊: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年23卷6期 423-427页
ISTIC
分类号:
R735.7
栏目名称:
论著
DOI:
10.3969/j.issn.1007-8096.2016.06.007
发布时间:
2016-07-18
- 浏览:103
- 被引:2
- 下载:8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