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孕妇发生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高危因素,为降低早产率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7 年1 月-2019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分娩的25 715名单胎活产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产妇基本信息和其配偶年龄等资料,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后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筛选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7-2019年共发生早产1 036例(4.0%),其中自发性早产720例(2.8%),治疗性早产316例(1.2%),自发性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性早产发生率(P<0.01).1 036例早产儿中,极早早产26例(2.5%),早期早产140例(13.5%),中期早产78例(7.5%),晚期早产792例(76.5%).孕产妇高龄、配偶高龄、经产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对新生儿的危害极大,尤其是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不仅影响新生儿身体发育,而且增加新生儿发生近、远期并发症的风险.筛选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危险因素,对有此类风险的孕产妇进行早期预测和预防可降低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发生率,对提升新生儿存活率,降低早产率有积极意义.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96
- 被引17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