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基于神经科学的临床精神药理学命名系统

摘要:

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drug)也被称为精神治疗药物(psychotherapeutic drug),用于治疗各种精神障碍已有六十多年历史,传统上根据其治疗适应证进行命名分类,如治疗精神病性障碍的精神药物被命名为抗精神病药,治疗抑郁障碍的药物被命名为抗抑郁药,治疗躁狂发作的药物被命名为抗躁狂药或心境稳定剂,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被命名为抗焦虑药。这种命名系统在现代精神药理学发展初期,可帮助医生学习和认识不断上市的各种精神药物。但是随着近年来神经科学和精神药理学研究的进展,这种命名法常给使用者及患者带来诸多困惑和疑问,如患者常常质疑医生:我明明是抑郁障碍,医生为什么给我处方抗精神病药?甚至强化了患者的病耻感。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精神药物的治疗适应证不断扩大,不同种类药物的适应证甚至出现重叠或交叉,如许多抗抑郁药已获得治疗各种焦虑障碍的适应证,部分抗精神病药被批准用于治疗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一些非精神药物,如可乐定、普萘洛尔和维拉帕米等,也常用于增效治疗许多精神障碍,但是这些药物很难归入上述分类系统的任一类精神药物中[1]。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老年性疾病的诊治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内容,不断有新型药物问世治疗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这类药物目前被称为“促智药”或“认知改善药”,事实上,这类药物达不到促进智力或智能提高的效应。

更多
作者: 司天梅 [1] 于欣 [1]
期刊: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年50卷1期 8-9页 ISTICPKUCSCD
栏目名称: 专论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7.01.004
发布时间: 2017-03-09
  • 浏览:361
  • 下载:329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