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篇首: 卒中的预防仍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周围动脉病变是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死亡率关系密切[1]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又称踝肱指数)即指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间接反映了外周动脉的硬化程度.ABI 最初用于检测下肢外周动脉疾病,ABI≤0.9 对于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99%,因其检测是一种无创价廉又简便易行的方法,故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广.由于动脉系统的全身性和整体性,外周动脉的硬化程度往往提示其他部位血管的硬化存在,如冠状动脉、颈内动脉、股动脉.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风的复发率可以达52.9%[2] .近年来大量国内外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显示:ABI 的降低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ABI 逐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危险预测因子,在临床上逐步应用于心脑血管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测和诊断[3-7] .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04
- 被引7
- 下载28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