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篇首: 我国自1970年以后,现代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营养问题逐渐得到解决。80年代以后有较快的发展与进步。30年来,不论对临床营养支持的概念与方法、营养支持的意义、理论与实用价值都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首先是对营养支持的目的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在70年代初期,营养支持着重在维持患者的氮平衡,保存瘦肉体(lean body mass)。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各类疾病患者有着不同的代谢改变,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代谢亦不同,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地提供营养,而更重要的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以维持其基本功能,这样才能保持或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及结构,也能改善包含免疫功能在内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利于患者康复的目的。当细胞这一基本功能单位的营养底物不够时,ATP的产生量不足,细胞凋亡加速、加多,直接参与了器官功能障碍的产生,营养支持在治疗学中的重要性就更为之突出。然而在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中,可能出现高代谢,代谢失代偿的状态,对外源性营养产生不应性,营养支持的难度为之加大,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并增加了代谢与营养支持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临床营养支持中的研究热点。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26
- 被引143
- 下载49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