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甘氨酸对出血性休克大白鼠生存率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大白鼠经动脉放血,造成出血性休克,随后用自体血和生理盐水回输进行复苏.复苏前大白鼠分成3组:假休克组,休克组和甘氨酸治疗组.结果 (1)复苏后72 h,休克组与甘氨酸治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20.0%和77.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复苏后18 h器官取材显示:休克组大白鼠的肺、肾等组织出现水肿、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等,甘氨酸治疗组上述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3)复苏后18 h,肌酸磷酸激酶、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检测,休克组明显升高,而甘氨酸治疗组只有轻度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4)复苏后2 h,肝脏分离培养的枯否细胞用内毒素刺激后,休克组细胞内Ca2+浓度和TNF-α产量明显高于甘氨酸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甘氨酸通过抑制枯否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和抑制TNF-α的过度产生,降低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减轻出血性休克大白鼠脏器的损伤和降低病死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71
- 被引8
- 下载8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