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再造术的支架修复
鼻的解剖层次主要包括衬里组织、支架结构和外覆组织,其中支架结构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撑皮肤及黏膜等软组织,维持鼻部外形.各种先天性、医源性、病理性、自身免疫性和外伤性等原因均可导致鼻缺损,造成鼻畸形和功能缺陷,进而让患者心理承受巨大的痛苦[1].鼻再造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中首次提及鼻损伤后的修复,公元前1500年的古印度时期,出现了劓刑后的额部正中皮瓣法鼻再造术,到十五世纪,意大利Branca家族首创前臂带蒂皮瓣鼻再造术[2],再到如今的主流方法——扩张的额部皮瓣鼻再造术[3,4],前后跨越近五千年.相比之下,支架修复出现较晚,到二十世纪初才由Joseph首次提出可采用胫骨片修复鼻背支架[5],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美学诉求的不断提高,支架结构在鼻再造术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现就鼻再造术的支架修复作一综述.
更多- 浏览:51
- 被引:7
- 下载:112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