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肾组织IgG、C3不同沉积强度、PLA2R不同表达情况及血清中IgG、C3水平高低在IMN中的意义,希望能为IMN患者的疾病进展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br> 方法:收集近7年来就诊我院,且肾脏穿刺活检术病理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资料,共收得患者病例数有99例。根据肾组织免疫球蛋白IgG沉积强度分为“-”组、“1+”组、“2+”组和“3+”组,补体 C3沉积强度分为“-”组、“1+”组、“2+”组和“3+”组,PLA2R表达情况分为“-”组和“+”组。具体比较这几组IMN患者的临床各参数指标和病理特点。<br> 结果:我院的99例IMN患者肾脏组织最常见的是IgG沉积,其次是补体C3沉积,且两者沉积强度均严重。男性肾脏中C3沉积强度以“2+”为主,女性则以“1+”为主。发病时间越长,IgG和C3在肾脏中沉积量越多,且两者沉积强度呈一致性改变。肾脏PLA2R表达“+”组中IgG、C3沉积量较“-”组严重。IgG沉积量多及PLA2R表达阳性患者病理分期高;IgG沉积强度可能与肾小管病变有关;补体C3沉积强度增加,局灶节段硬化和系膜中度增生比例逐渐增加;肾脏 PLA2R表达“+”组的基底膜增厚比“-”组明显(P<0.05)。IgG沉积越重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总量越多。C3沉积量增多的患者eGFR、ALB、补体C4和 C3水平降低(P<0.05)。肾脏 PLA2R表达“+”组较“-”组血清ALB低下,24小时尿蛋白总量增高,且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分析IMN患者血清中IgG、C3、C4与其他临床各参数相关性:IMN患者24小时尿蛋白总量与血清IgG呈负相关(P<0.05);血清IgG与血清ALB呈正相关,与TC、TG呈负相关(P<0.05);TG同血清C3和C4呈正相关(P<0.05)。<br> 结论:1.我院IMN患者肾组织中IgG、C3沉积严重;男性C3沉积量比女性多,提示可能为男性好发和病情重的原因之一。<br> 2.肾组织IgG和C3沉积强度与IMN患者发病时间呈正相关,而与年龄无关。<br> 3.根据肾组织中IgG、C3不同沉积强度、PLA2R不同表达的肾脏病理改变情况,提示其有希望成为分析患者病情轻重的可靠指标。<br> 4.肾组织C3沉积强度越重的IMN患者eGFR越低,PLA2R阳性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升高,表明肾组织中C3沉积含量和PLA2R阳性可能与肾脏损害较重有关。<br> 5.根据血清中IgG、C3与各临床参数相关性分析提示这些指标可能为IMN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7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