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 >>
  • 检索发现
  • 增强检索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默认
×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玉米大斑病菌StH-PDE基因调控病菌菌丝形态建成及次生代谢机制的研究

摘要依赖于cAMP的信号转导途径广泛存在于真菌中,并在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等方面发挥着显着的作用。近年来有关cAMP信号转导途径在真菌的次生代谢方面的调控作用研究日渐深入。由于磷酸二酯酶可以降解胞内的cAMP,因此磷酸二酯酶在cAMP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真菌次生代谢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以玉米大斑病菌ΔStH-PDE突变体为供试菌株,提取突变体产生的红色次生代谢产物,旨在探究玉米大斑病菌高亲和力磷酸二酯酶基因StH-PDE在真菌的次生代谢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测定次生代谢产物的理化性质胞内cAMP含量、蛋白激酶A活性、生物活性测定以及抑制剂对突变体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等,初步明确未知次生代谢产物的基本性质。<br>  研究表明,StH-PDE基因的缺失,导致ΔStH-PDE突变体胞内cAMP含量上升,下游蛋白激酶A活性升高;突变体产生的特异性红色代谢产物溶解于甲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与KOH反应后发生颜色变化,不与氧化剂H2O2或还原剂Na2S2O3发生反应;次生代谢产物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灰葡萄孢等的生长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马唐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初步明确,玉米大斑病菌StH-PDE基因对病菌次生代谢途径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br>  本试验对于StH-PDE基因影响玉米大斑病菌菌丝形态建成的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测定突变体细胞壁的几丁质含量并利用特异性染色剂CFW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野生型菌丝中的荧光主要出现在菌丝的尖端处,而ΔStH-PDE突变体菌丝中的荧光主要位于菌丝的细胞的横隔上,且亮度相较于野生型低。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了细胞壁中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家族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ΔStH-PDE突变体cAMP含量达到野生型水平的2倍,胞内cAMP含量显着提升。用不同渗透胁迫剂处理突变体,比较菌株在不同渗透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在含有KCl、CuSO4、 CoCl2、H2O2的培养基中生长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渗透敏感性增强。初步明确StH-PDE基因对调控玉米大斑病菌细胞壁中几丁质形成及分布、病菌菌丝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讨cAMP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病原真菌菌丝形态建成中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br>  本试验对玉米大斑病菌ΔStH-PDE突变体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分析,共得到15,188,012条reads数据。利用Cufflinks软件对突变体的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分析,共得到与1254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45个基因的表达量上调,709个基因的表达量下调。利用在线与nr、Swiss-Prot、GO、COG、KEGG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发掘到差异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后推测,在细胞组分生物分类中,差异表达较多的基因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代谢、细胞组成等。在分子功能分类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催化活性、转运活性等。在生物学过程分类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代谢过程、细胞发育过程等。高通量测序数据的获得为丰富对cAMP信号转导途与其他信号途径,如MAPK信号途径、Ca2+信号途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信息。

更多
广告
导师 董金皋
分类号 Q949.320.5
发布时间 2017-0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浏览94
  • 下载0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