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桥梁——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体 外 心 肺 复 苏 (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是对潜在的、可逆病因能够祛除的心脏骤停进行传统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CPR)后仍不能恢复自主心律(rot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或反复心脏骤停不能维持自主心律的患者进行生命抢救的一项利器,其具有替代心肺功能、增加冠状动脉血供、保证重要器官血流灌注的功能,从而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的可能性,并为寻找原发病因及治疗原发疾病争取宝贵时间 [1].通过高质量的CCPR,心脏骤停患者ROSC仅47%[2];而ECPR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ROSC却可高达95%,且出院患者的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率及出院后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3].复苏过程中患者缺氧以及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同时复苏后全身缺血再灌注导致继发性损伤,可致使重要器官功能不可逆转.所以,迅速恢复自主循环、保证重要器官灌注、避免继发性损伤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前提.ECPR已逐渐成为急诊医学领域生命支持的一大利器,本文就ECPR在心脏骤停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更多- 浏览:0
- 被引:1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