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1
- 80
- 1
- 2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宋海坡 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 2014年
【摘要】 品牌是一种商品的综合品质体现,优质品牌往往有很高的社会认知度.本文以期刊所载文章为线索,综合分析近代中医药品牌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民族大义催生、社会转型使然和近代中西医论争影响等三个方面,对现当代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品牌与企业文化建设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范登脉 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 2014年
【摘要】 运用古典文献学方法,辨正《脉经校注》中五则校注,即"替替然与数相似"之"替替"当作"朁朁",快速的样子;"腹满响响"之"响响"与"彭彭"、"彭亨"音转义通,腹胀满的样子;"大便遂摈"之"摈"当读若"镝",义为坚硬;"宜熬木盐熨之"之"木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蕾 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 2014年
【摘要】 王孟英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一生留下了大量医案文献,对于研究其学术思想和处方用药特色有重要意义,并可为今天临床提供思路.王孟英医案除集中见于其医案著作《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编》、《王氏医案三编》外,还散见于其他著作中.现对王孟英11部著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彭榕华 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 2014年
【摘要】 福建名医朱梅南从事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50余载,他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在诊断、治疗、处方用药方面均有独特见解.他多年来精研温病屡起沉疴,擅治外感热病,重视清宣肺金,积累了丰富经验,还将《温病条辨》编撰成歌括并加以注释,以阐发温病方义.他热爱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海波 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 2014年
【摘要】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序》强調:"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清人梁章鉅也说:"读书须有根."中医典籍的根就是《黄帝内经》、《神农百草经》等,这些著作是中医的源头,我们今人学医,唯有溯流求源,达流通变,才能精通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沈澍农 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 2014年
【摘要】 中国历史上,唐末开始的印刷术,使得书籍由传抄进入了雕版印刷的阶段,文化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且书籍印行前所作的校勘,也使得文献传播的正确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唐以前的古籍,由于在刊行之前有过一定年份的传抄和保存背景,传抄错误和书籍蚀缺的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廖扬敏 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 2014年
【摘要】 本文发现古人在注释《诗经·苯苡》时已经从中医角度提出苯苡有宜怀孕、治难产、宜男有子和孕期治疗四种疗效.由于只考察单味药的疗效,而忽视苤苡在复方中疗效的不同,当代人只认可难产说,这是从中医考释《诗经》入药植物方法上的盲点.本文从中医医理和药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支济靓 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 2014年
【摘要】 从《内经》"病"字使用入手,对先秦时代有关疾病的类别及其形成的病因病机、诊治原理与疗效观进行了初步考察研究,以冀有助于当代医疗工作者借鉴经典对疾病的认识和加强自身修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如青 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 2014年
【摘要】 古医籍中的序,亦称"叙"、"序言"、"题辞"、"题记"、"弁言"、"前言"等等.古医籍中的跋,又作"后序"、"后记"、"题跋"、"跋尾"等等古医籍序跋作为一种文体,多为叙述一书之作意,或阐述著书的目的、原委、写作过程,或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仁龙 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 2014年
【摘要】 本文从孙思邈的文学理念的阐释出发,以《大医精诚论》《大医习业论》等篇章为依据,概括了"文以贯道"论、"通经致用"论、"尽善尽美"论、"仁朴精诚"论等孙思邈有关文化观与医学伦理观之关系的观点,并认为这些观念"沾溉后人,其泽甚远",对当今的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