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1
- 108
- 95
- 5
- 3
- 2
- 58
- 27
- 23
- 22
- 1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李乾构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根据临床分析,胃痛肝郁气滞证、脾胃虚寒证和脾胃阴虚证是临床上胃痛最常见的证型。文章以气滞胃痛颗粒、虚寒胃痛颗粒及阴虚胃痛颗粒对着三种证型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实验研究表明,气滞、虚寒、阴虚胃痛颗粒具有解痉止痛、抗酸、促进溃疡愈合的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郑昱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膨胀”病范畴,为临床难治病之一,尤其是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2000年三月-2002年三月间,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及中药药理学,自拟“健脾活血通络方”治疗该病,并评价其疗效。指出该方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英军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中药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优点,故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理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中药经方、自拟方及单味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燕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中医药学十分重视整体观念,强调局部和整体的统一,采用辨证与辨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慢性胃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立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开发出清化益胃口服液,在慢性胃炎湿热证的治疗方面显示了独特优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裘东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高金亮教授在治疗脾胃病上的辨证经验及其丰富,思路广,善于抓住关键病因病机。提出治疗脾胃病要有整体观和辩证思想,同时在临证时要精于遣方用药。认为只要掌握正确的病因病机,精详辨证,选用正确的治则治法和方药,必能药到病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亚声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金钱胆通口服液具清热利湿、疏通肝胆、止痛排石的功效。文章对收治的150例胆石患者为例,通过金钱胆通口服液和金胆片对胆石症临床疗效的观察对比,分析金钱胆通口服液对胆石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白广欧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肝病的形成由脾虚所致这一观点不仅古今理论上可以说明,而且在实践中也得到证实。通过分析固护脾胃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出“治肝当先实脾”对临床实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振华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对胃镜检查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和探索,为中医认识胃病微观化、直观化、客观化和深入化提供了可能。文章重点对胃镜下微观辨证的异常所见的内容和其中医辨证思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微观辨证应遵循中医理论,同时也应与宏观辨证相结合,提高临床辨证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田耀洲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文章对痞证的病因病机,以及《伤寒论》中五泄心汤治疗痞证的辨证要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报道中,对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的相关研究最多,不仅深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还通过进行适当加减拓宽了原适应症的范围。提出在治疗痞证时,应坚持《伤寒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杜延龙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多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结合本病常夹湿热邪或滞食等特点辨证分型。该病涉及肝、脾、肾三脏,证型以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脾虚肝郁等为多见。文章对慢性结肠炎的辨证分型治疗方案进行了综述,指出内服中药和灌肠是提高本病疗效的一种重要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