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犯罪青少年和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特征研究

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risk factors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adolescents with emotional disorders

摘要目的 探讨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情绪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特征.方法 选取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177例作为犯罪青少年组;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80例作为情绪障碍组;3所中学的正常青少年16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应付方式问卷(CSQ)、防御机制问卷(D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家庭环境量表(FES-CV)、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PQ),使用x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评定.结果 ①犯罪青少年组、情绪障碍组及正常对照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关系、父母受教育年限、父母职业和家庭经济条件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犯罪青少年组的前5位危险因素是CSQ的退避因子,DSQ的分裂、被动攻击和抱怨因子及FES-CV的娱乐性因子;前5位保护因素为DSQ的制止因子、FES-CV的文化性因子、DSQ的隔离、交往倾向因子及SSRS的客观支持因子.③情绪障碍组的前5位危险因素是CSQ的合理化因子、DSQ的躯体化、退缩因子、FES-CV的独立性因子及DSQ的抱怨因子;前5位保护因素是FES-CV的文化性因子、DSQ的制止、幽默、同一化、压抑因子以及FES-CV的道德宗教性因子.结论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及情绪障碍的发生,关注其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

更多
广告
作者 周晓琴 [1] 李泽爱 [1] 李晓驷 [1] 刘寰忠 [1] 刘丽军 [2] 王龙 [1] 蔡春岚 [1] 钟慧 [1] 学术成果认领
作者单位 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心理科,合肥,230022 [1] 安徽省未成年人劳教所,合肥,230031 [2]
分类号 R749.94R395.6
栏目名称
发布时间 2015-01-14
基金项目
合肥市科技局项目(合科2011-25-59); 合肥市重点学科支持项目(卫科2013-237); 安徽省卫生厅青年课题(09B130)
  • 浏览194
  • 下载57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