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国内外主要指南分析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organ dysfunction, OD)。由于病情变化复杂多样,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2012年,国际胰腺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IAP)发布急性胰腺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修订版)》[1]。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ACG)与IAP及美国胰腺病协会(American Pancreatic Asso-ciation,APA)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分别发布了《急性胰腺炎处理指南》[2](简称2013 ACG)和《急性胰腺炎处理循证指南》[3](简称2013 IAP)。同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发布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4]。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增补和修订了2007年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更名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5];同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也出台了《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指南(2014,天津)》[6]。2015年,日本肝胆胰外科协会发布了《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7](简称2015 JPN)。上述国内外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都各有特色,本文基于最新2015 JPN关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指南,就急性胰腺炎的热点问题,分析比较国内外各个指南的异同点,帮助临床医师掌握急性胰腺炎的诊治。
更多- 浏览:402
- 被引:64
- 下载:551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