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nested PCR-RFLP的基因分型方法,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临床疾病谱的相关性.方法:设计nested PCR扩增前S基因,建立分型方法.并对32例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3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37例乙肝肝硬化(LC)、3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HCH)患者的HBV DNA进行分型及分析.结果:广州地区分型结果:A型(2.9%)B型(30%),C型(67.1%);LC患者与ASC、CHB患者的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前者以C型为主(分别为P<0.01,P<0.05).而HCH与ASC、CHB、LC患者的基因型分布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的基因分型方法结果可靠,运用范围更广.广州地区以C型和B型为主,其中C型与B型相比,前者与更严重的肝损害相关.C型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较大,相对B型的预后则较好.
更多- 浏览:0
- 被引:4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