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篇首: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抢救各种心源性休克(CS)的有效辅助疗法之一。我院1998年1月~2000年3月间应用Datascope system 97E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抢救CS 1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对象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CS19例,均为男性,年龄45~75岁,平均63.2岁。AMI部位:广泛性前壁12例,下壁+正后壁4例,下壁+右心室3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11例,室性早搏15例,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11例,窦性心动过缓7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左前分支阻滞5例。 二、方法 1.冠脉造影(CAG):升压药应用下常规CAG检查,显示前降支近端闭塞8例、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50%5例、合并回旋支狭窄>50%2例;左主干次全闭塞6例、合并前降支狭窄>75%3例、回旋支狭窄>50%1例;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5例、合并前降支狭窄>50%2例、回旋支闭塞1例。 2.IABP:应用前讲清治疗意义,取得病人密切配合。选择相应的反搏球囊导管、仪器性能及工作状态,保证充足的氦气。若已行静脉溶栓且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180mse者术前可不给肝素;若ACT<150mse或术前未行溶栓者,肝素按10~13U/kg静脉注射,反搏期间最好以10~13U/kg静滴维持,使ACT维持在正常对照值的1.5~2.0倍。所用测压导管均应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排空气体,校好"0"点;连接好反搏仪心电图导联线,并在仪器上显示出稳定的心电图图形;X线透视下,从右股动脉穿刺插入反搏球囊导管,导管顶端直至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的下方,球囊后端的标志应在左侧肾动脉开口的上方。导管到位后即与反搏仪连接进行反搏,并在X线透视下观察球囊充盈情况,若球囊充盈满意,位置适当,则将导管缝3~4针固定于大腿内侧皮肤上,防止导管因反复充气而移位。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25
- 被引4
- 下载73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