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篇首: 涂莲英教授离我们而去已经二十年了,她的音容笑貌和对肿瘤病理学事业的顽强拼搏精神至今犹历历在目.涂莲英教授是我最亲密的同事之一,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益友.由于我们真诚的合作,完成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分型和免疫表型的研究工作,使国际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淋巴瘤的分型.可惜她英年早逝(享年61岁),使淋巴瘤的研究工作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5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摘要篇首: 涂莲英教授离我们而去已经二十年了,她的音容笑貌和对肿瘤病理学事业的顽强拼搏精神至今犹历历在目.涂莲英教授是我最亲密的同事之一,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益友.由于我们真诚的合作,完成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分型和免疫表型的研究工作,使国际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淋巴瘤的分型.可惜她英年早逝(享年61岁),使淋巴瘤的研究工作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更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