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心室晚电位变异的临床意义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Variability of 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 in Pati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ol Infarction
摘要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变异对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率失常的价值。方法 94例患者于心梗后第14天分别于上午和下午间隔8h记录2次信号平均心电图。按照阳性心室晚电位(VLP)出现的频率分为:A组(2次记录均为阳性)、B组(仅出现1次阳性)、C组(2次均是阴性)。结果 1年随访期内,A组心脏性猝死3人(15.2%),4人(21%)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总事件发生率7人(36%),明显高于B组或C组。结论 VLP呈连续阳性时,预测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更有价值。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74
- 被引0
- 下载17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