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麻诱导期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mbination of entropy index and neuromuscular block monitoring during inducing period of global anaesthesia in children
摘要目的 观察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麻诱导期的应用效果,并评价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择100例择期行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术的全麻儿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6~12(9.2±1.7)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组;对照组:不采用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组.观察并记录两组在麻醉前(T0)、诱导后1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时的血压和心率;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两组肌松药推注完毕到气管插管的时间和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两组的血压和心率在T1时均下降,在T2时均上升,但试验组的收缩压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升高的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中,收缩压和心率在T2时与To和T1相比较,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则变化不明显.试验组的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肌松药推注完毕到气管插管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丙泊酚的用量虽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熵指数监测和肌松监测下,儿童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维持比较稳定,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较好.熵指数维持在40~50范围内并且肌松监测的T1肌颤搐抑制>90%时是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28
- 被引3
- 下载16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