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宫颈缝合术应用于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CINⅢ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冷刀锥切组(n=48)、电刀锥切组(n=41).冷刀锥切组使用冷刀宫颈锥切术,并使用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止血;电刀锥切组使用电刀锥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代表术中出血量)、锥高、延迟出血发生率、宫颈粘连发生率、切缘阳性率.结果 冷刀锥切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明显低于电刀锥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明显大于电刀锥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电刀锥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迟出血率、宫颈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应用于宫颈锥切术不但具有传统冷刀锥切术的优势,包括无热效应、不影响切缘诊断、足够的椎体高度、切缘阳性率低等,而且具有不延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降低延迟出血率等新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54
- 被引9
- 下载15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