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流产胚胎染色体检查与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自然流产孕妇279例,产前诊断并行羊膜穿刺检查的孕妇57例.采集流产胚胎绒毛组织、产前诊断羊水,分别通过常规方法(细胞培养+G显带分析)与FISH分析核型.结果 279例流产胚胎绒毛组织标本中,常规方法检测完成87例(31.18%),检出染色体异常11例(12.64%);FISH检测完成279例(100.00%),检出染色体异常104例(37.28%),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占59.62% (62/104),多倍体异常占18.27% (19/104),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占5.77% (6/104),复合异常占4.81% (5/104),其他异常占11.53% (12/104).两种方法可检概率与异常结果检出概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概率为88.51% (77/87).57例产前诊断羊水标本中,常规方法检测完成57例(100.00%),检出染色体异常3例(5.26%);FISH检测完成57例(100.00%),检出染色体异常3例(5.26%).两种方法可检概率与异常结果检出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概率为100.00%(57/57).结论 FISH在流产胚胎染色体检查与产前诊断中优势明显,可作为常规方法的补充与替代.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70
- 被引7
- 下载28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