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催产素在妊娠晚期及剖宫产术后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取36只妊娠晚期清洁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大鼠随机分为妊娠晚期组(n=18)与剖宫产术后组(n=18).将妊娠晚期组大鼠分为A组、B组、C组3个亚组,每组各6只,分别经尾静脉给予不同浓度的催产素.将剖宫产术后组大鼠分为D组、E组、F组3个亚组,每组各6只,剖宫产术后分别经尾静脉给予3种不同浓度的催产素.于给药后1、2、4、6、8、10、15、20、45、60 min(分别记为T1、T2、T3、T4、T5、T6、T7、T8、T9、T10)采集颈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法测定催产素的血药浓度.比较各组大鼠各时间点血药浓度、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各组药物达峰时间均为给药后1 min.C组T1~T10各时间点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B组与A组,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T1~T10各时间点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D组与E组,且E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峰值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血浆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均高于A组与B组,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半衰期短于A组与B组,且B组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药物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短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峰值药物浓度浓、AUC、血浆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均高于D组及E组,且E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半衰期短于D组及E组,且E组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催产素半衰期短,给予妊娠晚期和剖宫产术后大鼠不同浓度催产素后,达峰时间均为1 min.在剖宫产术中当胎头或胎肩娩出后,及时经静脉给予催产素将快速产生宫缩的效应.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41
- 被引0
- 下载17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