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对2001年9月~2003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和6 min步行距离,从超声心动图测量、心电图和X线影像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经正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随诊3~12个月,心功能分级改善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及扩大的心室腔容积减少,而心率与血压均下降明显.6 min步行距离从治疗前(0.32±0.12)km,治疗后6个月增加至(0.44±0.28)km,治疗后12个月增加至(0.54±0.37)km.但所观察的65例病人中,死亡4例,其中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2例,死于肾衰竭1例,猝死1例.结论尽管目前的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能改善临床表现,但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有多种因素,预后改善仍有待于完善规范化治疗.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13
- 被引1
- 下载2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