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长江口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的研究

A study on trophic level of the major fishery species from the Yangtze Estuary based on stable isotope technology

摘要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长江口采集到33种鱼类和9种无脊椎动物,分析了常见渔业生物的同位素组成与营养级结构.结果表明:长江口常见渔业生物的同位素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鱼类的δ15 N和δ13C值范围分别为9.26‰~15.39‰和-29.78‰~-14.25‰;无脊椎动物δ15N和δ13C值范围分别为7.73‰~ 13.53‰和-22.22‰~-14.84‰.以底栖动物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作为基线生物,计算出各物种相应的营养级,鱼类营养级范围为2.49 ~4.60,属于3个营养级,其中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营养级最高(4.60±0.02),杂食性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营养级最低(2.49±0.02);无脊椎动物营养级范围是2.00~3.84,属于2个营养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最高(3.84±0.02).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3种鱼类不同体长的营养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随鱼体体长的增加营养级均有相应增大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随着鱼类生长及其摄食习性发生变化导致其营养级也随之发生改变.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长江口水域食物网连续营养谱,为渔业资源开发及保护提供了依据.

更多
广告
作者 闫光松 [1] 张涛 [2] 赵峰 [2] 王思凯 [2] 杨刚 [2] 王妤 [2] 章龙珍 [2] 学术成果认领
作者单位 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1] 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2]
栏目名称
DOI 10.13292/j.1000-4890.201611.018
发布时间 2016-12-01
  • 浏览62
  • 下载0
生态学杂志

生态学杂志

2016年35卷11期

3131-3136页

ISTICPKUCSCDCABP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