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亚高山草甸植被生物量的地理空间分布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biomass of subalpine meadow in Shanxi Province
摘要以山西省境内分布的典型亚高山草甸为对象, 采用收获法获取植被生物量数据, 结合经度、纬度和海拔3个地理因子, 分析总生物量 (TB) 、地上生物量 (AGB) 、地下生物量 (BGB) 及根冠比 (R/S) 沿不同地理梯度的变化规律, 从群落水平上探究山西亚高山草甸植被生物量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 TB、AGB、BGB在地域上表现较大变异.AGB变异最大, 在32.50756.00 g·m-2;BGB次之, 变化范围为140.501586.50 g·m-2;TB波动最小, 在248.252342.50 g·m-2. (2) TB随海拔升高显著减小 (P<0.05), 随经度增加缓慢增大 (P>0.05), 随纬度增加略微减小 (P>0.05), 在17001800 m、113.4°E—113.85°E、35°N—35.5°N处最大 (平均为896 g·m-2) . (3) AGB随纬度增加、海拔升高显著减小 (P<0.001), 随经度增加逐渐增大 (P<0.05), 在17001800 m、112.05°E—112.5°E、35°N—35.5°N处最大 (平均为366.06 g·m-2) . (4) BGB随纬度增加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 整体略有增大 (P>0.05), 随经度增加也略有增大 (P>0.05), 而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大 (P<0.05), 在30003100 m、113.4°E—113.85°E、35°N—35.5°N处最大 (平均为745.63 g·m-2) . (5) R/S随纬度增加、海拔升高显著增大 (P<0.05), 随经度增加略有增大 (P>0.05);与纬度、海拔呈显著的幂指数函数关系 (P<0.05), 且表现为等速增长 (幂指数平均为1.025) .RDA分析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 对亚高山草甸植被不同生物量特征影响较大的为纬度和海拔因子, 最小影响因子是经度, 地上生物量与经纬度和海拔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地下部分.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59
- 被引26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