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自我效能感( Perceived self-efficacy)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1977年提出,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之后的30年,该理论得到了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作为一种诠释人类行为的理论,自我效能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形成与维系机制.自我效能感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它与人类实践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关系,已经成功地被应用于学校教育、提高健康水平、临床治疗、职业活动、管理、体育运动等领域.美国斯坦福大学病人教育研究中心Dr.KateLoring首创的适合各种慢性病患者普适性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rogram,CDSMP),就是按照以自我效能理论框架进行设计的;它强凋患者自身在管理所患疾病方面的责任和潜能,它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实能改善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减少卫生服务利用的有效办法,被广泛的应用于糖尿病、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中风、癌症、风湿病、精神类疾病、HIV等疾病.本文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更多- 浏览:401
- 被引:5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