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策略.方法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3例,其中施行根治术34例,姑息术9例.体外循环34例,心内置测压管43例,延迟关胸11例.本组患儿术后选择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容量控制(SIMV+VC)模式辅助通气,10例因气道压力高、低氧血症持续无改善更改为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压力控制(SIMV+PC)模式.记录患儿血气分析、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平均气道压.结果 SIMV+PC模式通气患儿氧合指数(OI)及氧饱和度(SaO2)较SIMV+VC模式显著增高(p<0.01),平均气道压较SIMV+VC模式显著下降(p<0.0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6例、心律失常15例(其中快速房室交界区异位心动过速3例).本组死亡3例(7.0%),死因均为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合并肾功能衰竭.结论术后低氧、气道高阻力选择SIMV+PC模式通气有利于氧合功能的改善.联合放置心内测压管是正确评估术后患儿心功能的重要措施.防治术后低心排是降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病死率的关键.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28
- 被引5
- 下载2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