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各年龄段消化性溃疡(PU)发病机制的特点.方法对不同年龄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尿素酶和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幽门螺旋杆菌(Hp)及血清与胃液中胃泌素(GAS)、表皮生长因子(EGF)、内皮素(ET-1)的水平.结果溃疡组与胃炎组相比,餐后血清GAS水平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及胃液EGF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T-1水平偏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相比,餐后血清GAS水平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及胃液EGF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T-1水平偏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PU(从低到高)相比,空腹血清GAS水平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血清GAS水平均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及胃液EGF水平均而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T-1水平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不同年龄阶段,与PU的发病机制有关的血清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内皮素及HP感染等因素既存在相似作用,但也有程度上的差别,这为临床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3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