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规范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行为,降低内镜下粘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感染发生.方法 目标性监测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ESD早期胃癌患者,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感染高危因素,对比分析感染组与未感染组SAA,CRP和PCT表达水平,住院天数、费用和恢复时间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RP、SAA、PCT在ESD术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ESD术后感染率为6.04%,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5%,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84.6%;手术时间大于2 h(OR=2.796,95%CI:1.213~6.875,P=0.010)和并发穿孔(OR=5.617,95%CI:2.068~5.184,P=0.012)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SAA,CRP和PCT在感染组中表达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PCT对术后感染诊断价值优于CRP和SAA;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住院天数和费用增加,恢复时间延迟(P<0.05).结论 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并发穿孔,可以有效预防ESD术后感染.PCT有助于指导ESD术后感染临床诊断和抗感染治疗.从卫生经济学和患者预后方面考虑,预防ESD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6
- 被引0
- 下载8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