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HBV众多的传播途径中,输血是导致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作为常规的血液筛查项目,大大保证了输血安全.通过输血引起的乙型肝炎在过去几十年里稳定降低.但是HB-sAg阴性的血液成分仍然会引起HBV输血感染[1].为此,引出了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名词,也就是隐匿性乙型肝炎(OHB),OBI是临床医学的一大挑战.它主要有2大特点:HBsAg阴性,病毒低复制.OBI的流行率因世界上不同地区流行病流行情况不同,研究使用的试剂不同,研究的人群不同,而有所区别.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OBI的认识也日趋完善.本综述重点就OBI的定义、血清学模式、发生机制、传播方式,流行性做一阐述.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96
- 被引13
- 下载236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