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显像中应用“反复排尿再充盈法”提高膀胱病灶检出率的临床研究
Application of whole body 18F-FDG PET/CT plus additional delayed pelvic scan after oral hydr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bladder malignant lesions
摘要背景与目的:18F-FDG经过由尿液排泄,膀胱中尿液的高放射性影响了膀胱病灶的检出,本研究介绍一种18F-FDG PET/CT检查中提高膀胱恶性病灶检出率的简便方法--“反复排尿再充盈法”,即:18F-FDG注射后反复饮水-排尿、最后憋尿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35例原发、13例非原发)膀胱恶性肿瘤患者18F-FDG常规显像后,通过反复饮水-排尿、再憋尿进行盆腔延迟显像的结果。结果:89%的患者(43/48)在首次延迟显像时,尿液SUVmax(SUV最大值)从33.14(9~66.80)降至3.23(1.35~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3, P<0.01),2次显像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 h,而膀胱病灶的SUVmax为2.8~25.0。该延迟显像方法对膀胱癌诊断灵敏度为90.5%(19/21)、特异度为81.5%(22/27)、准确性为85.4%(41/48)。结论:反复饮水-排尿、最后憋尿情况下的盆腔延迟显像能在保持膀胱壁解剖对比的同时,有效降低膀胱尿液放射性本底、增加病灶靶/本比,进而增加膀胱癌灶检出率,且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97
- 被引3
- 下载8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