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辅助抗PD-1 vs靶向治疗:中国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分析
Adjuvant therapy with anti-PD-1 antibody vs targeted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resected stage Ⅲ malignant melanoma: a real-world data analysis from China centers
摘要背景 与目的:众多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治疗及靶向治疗均可显著延长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的无复发生存时间(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然而,抗PD-1辅助治疗在中国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效果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总结分析中国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接受抗PD-1辅助治疗的RFS,并与BRAFV600抑制剂vemurafenib进行初步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30日—2020年8月30日来自中国3所癌症中心的120例已经切除的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信息.这些患者都接受了术后辅助性的pembrolizumab/toripalimab或vemurafenib治疗.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RFS,采用log-rank检验来判断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接受辅助性抗PD-1治疗的90例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中位RFS(median-RFS,mRFS)为16个月(95%CI:14~18个月);12个月RFS率为69.5%(95%CI:64.6%~74.4%),24个月RFS率为45.8%(95%CI:40.5%~51.1%).30例接受vemurafenib治疗的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mRFS为18个月(95%CI:10~21个月),12个月RFS率为62.8%(95%CI:54.0%~71.6%),24个月RFS率为35.9%(95%CI:27.1%~44.7%).分层分析初步结果显示,抗PD-1治疗组和vemurafenib组的RFS没有明显差异.其次,BRAFV600E是否突变可能不影响抗PD-1治疗的RFS.另外,在本研究中,对于BRAFV600E突变的患者,术后接受抗PD-1治疗或vemurafenib,其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后,虽然皮肤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RFS优于肢端型患者,来源不明患者的RFS最差,但在中国真实世界中,抗PD-1辅助治疗的治疗效果仍较差.结论:作为中国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辅助抗PD-1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在本研究中,辅助性抗PD-1治疗与辅助vemurafenib治疗效果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于中国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我们可能仍然需要探索更多的联合治疗来改善其辅助治疗的效果.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50
- 被引2
- 下载2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