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青光眼患者80例(97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46眼)和观察组40例(51眼),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可调节缝线缝合巩膜瓣,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内压水平、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两组患者术后滤过泡形态和术后巩膜瓣粘连发生率.结果 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眼内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浅前房眼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P<0.01).术后2周,两组的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4,P=0.607);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功能性滤过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2%vs 78.26%,x2=5.240,P=0.022).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无巩膜瓣粘连发生,对照组患者巩膜瓣粘连发生率为2.17% (1/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巩膜瓣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92% vs 19.57%,x2=5.887,P=0.015).结论 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17
- 被引5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