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为及时掌握泸州市碘缺乏病状况,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第4次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方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江阳区、纳溪区、合江县采集盐样(每县80份),用全定量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监测了12个乡镇(其中重病区4个,中等病区8个),24个村民委员会,其采盐样240份,碘盐合格率70.42%.不合格碘盐50份,不合格率20.83%.非碘盐21份,非碘盐率8.75%,其中合江县检测80份盐样中非碘盐9份,占11.25%.结论①碘盐供应渠道混乱,监督监测不力,是造成碘盐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盐业供应没有按行政区划进行供应,个别地区管不了,也无法管理,阻碍严格执行<食盐管理条例>现象较为突出;②非碘盐冲击市场,这次监测各县(区)碘盐市场发现都有非碘盐存在,合江县非碘率达11.25%,其原因主要是非碘盐价格较低和监督执法部门对非碘盐销售监督打击力度不够;③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不够,群众知晓率低,部分群众认为吃碘盐要患甲亢,群众自我防病意识淡薄;④碘缺乏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监督监测工作和补碘等预防措施的落实,⑤应加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⑥认真贯彻落实<盐业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管理办法>,制定措施,规范碘盐流通渠道,严厉打击非碘盐供应,努力提高碘盐合格率;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监督监测工作,落实碘缺乏病综合防治措施,开展群众性补碘工作.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61
- 被引0
- 下载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