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寄生于人或猪等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中非、南非、拉丁美洲、东亚和南亚等地区,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黑龙江、吉林、云南、河南、河北、山东和广西等31个省(市、自治区).据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我国猪带绦虫的感染率为0.112%,局部地区高达0.66% ~ 6.00%,感染人数126万,囊虫的感染率为0.14%~3.20%,感染人数300万.2.30% ~ 25.00%的猪带绦虫病患者由于自身感染而伴有猪囊尾蚴寄生[1].该病常用吡喹酮、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等化疗药物进行防治,但是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且易产生抗药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有实验证实疫苗防治棘球蚴病和囊虫病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研制基因工程疫苗防治该病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作者拟就猪带绦虫重组抗原疫苗、核酸疫苗和合成肽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69
- 被引20
- 下载76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