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广西地区7~12岁儿童牙周疾病患病状态并分析4种牙周致病菌检出情况,为减少儿童牙周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在该院进行医治的37例牙周疾病患儿,将上颌第一磨牙颊面作为被检部位,做好探诊后出血检查及探诊深度的记录,并对牙龈指数加以判断.同时,选取牙龈表面菌斑,应用PCR法检测牙龈表面4种牙周致病菌.结果:广西地区儿童患牙周疾病较为普遍,经过一系列观察分析,探诊出血阳性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检出率与探诊出血阴性中Pg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探诊出血阳性时伴放线杆菌(Aa)的检出率(70.0%)、中间普氏菌(Pi)的检出率(65.00%)、福赛坦氏菌(Tf)的检出率(70.00%)均明显高于探诊出血阴性时Aa的检出率(37.93%)、Pi的检出率(31.03%)、Tf的检出率(4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岁各年龄组右上第一中切牙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呈现不同情况.结论:广西地区7~12岁儿童患牙周疾病的概率较高,并且患儿病情发展有加重的趋势.大多数资料显示儿童牙周疾病的好发部位是儿童的磨牙区域,同时临床上对于牙周检测指标与牙周致病菌的检出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而儿童时期采取预防措施并保持牙齿清洁是非常必要的.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41
- 被引6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