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质量指数(BMI)是用来评价人群营养状况的指标,可以根据BMI值大小将人体营养状况划分为营养不良、正常、肥胖(超重)[1],其中营养不良和肥胖均属于营养不佳状态.营养不良也称消瘦,即能量或蛋白质摄人不足或吸收障碍,患者BMI<18.5 kg/m2;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贮存,全身脂肪组织增大,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2-3].营养不良对儿童、成年人的健康均会造成不良影响[4-6].肥胖则会使得一些老年病过早提前,且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社会心理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7-9].虽然我国对BMI进行了较多相关研究,对BMI标准值的判断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均指出应该建立适宜本地区的BMI标准值[10-12],但对于准确的BMI值却未完全指出,更未提出BMI值的理想标准.理想标准是在某一总体人群中有目的地选择整体生理状态“最优”且“合理”的一定数量个体作为“正常”参照人群而制定的标准,是个体或群体经过后天环境因素的干预后能达到也应达到的水平[13].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增加,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期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也是相关成年疾病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超重、肥胖筛查的BMI值分类标准对于指导青少年营养搭配等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19
- 被引7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