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初产妇产后无干预状态下盆底功能自然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长春市妇产医院妇科门诊复查的初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40例已婚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记录基线参数如年龄、身高、体质指数(BMI)、职业、孕次及新生儿体质量等,产后6~12周的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分析在无干预状态下影响盆底功能自然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 产后第6周、第12周,阴道分娩组的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剖宫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剖宫产组的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无盆底康复治疗等干预措施下,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12周较产后6周,Ⅰ和Ⅱ类纤维肌肌力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阴道前壁膨出的发生率为18.0% (18/100),阴道后壁膨出的发生率为15.0% (15/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新生儿体质量与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相关(P<0.05),但患者年龄、分娩方式、产后时间、孕次、职业与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BMI、新生儿体质量均是影响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任何分娩方式产后均会出现明显的盆底功能障碍,经阴道分娩更为明显.孕前BMI、新生儿体质量是影响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的最危险因素,对存在产前高BMI、高新生儿体质量的产妇,应尽早行盆底康复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93
- 被引7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