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术后营养状况、血清胃泌素(GAS)及胃动素(MET)的变化.方法 选择台州恩泽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8年6月手术治疗成功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64例,回顾性分析相关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30例和改良手术组34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血清GAS、MLT的变化,其中,并发症包括排便异常、不完全梗阻、肠道狭窄、短肠综合征及胆汁淤积症等,营养状况包括新生儿体质量以及血清白蛋白(A1b)、前清蛋白(PA)水平.结果 术后6个月内改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新生儿体质量以及血清A1b、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1个月时改良组的新生儿体质量以及血清A1b、PA均显著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1d两组血清GAS、M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1个月时改良组的血清GAS、MLT均显著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显著改善患儿的术后营养状况及胃肠蠕动功能,有利于患儿康复.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40
- 被引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