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PPHN患儿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经数字随机表法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6-2019年收治的96例PPHN患儿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如机械通气呼吸支持、维持体循环、吸入NO治疗设为对照组共计48例,另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设为观察组共计48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动脉收缩压(PAP)、血气指标检测并行组间比较,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总住院治疗时间,收集整理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及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d后,两组患儿PaO2、pH值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患儿,PaCO2、OI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下降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氧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低(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吸入NO及常规治疗更利于PPHN患儿呼吸功能指标恢复,肺动脉收缩压下降,缩短患儿呼吸支持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是更适合PPHN患儿的一种治疗方案.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06
- 被引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