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学龄前患儿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分型及患儿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儿科住院的148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留取48 h内粪便,将粪便标本置于-80℃冰箱中,进行艰难梭菌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完成DNA提取及毒素基因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毒素A/B.结果 14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培养出24株艰难梭菌,分离率16.21%.发现粪便标本培养阳性及培养阴性患儿近2个月抗生素使用情况、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及粪便性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PCR法对24株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tcdA和tcdB均为阳性菌株9株(37.50%),均为阴性 3 株(12.50%).tcdA 或 tcdB 阳性有 12 株(50.00%),其中 tcdA-tcdB+菌株 9 株,tcdA+tcdB-菌株 3 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测得毒素阳性21例,阳性率为87.50%,其中毒素A+B-9例,毒素A+B+6例,毒素A-B+6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生素过去2个月、白蛋白与粪便性状是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艰难梭菌培养以产毒株tcdA-tcdB+、A+B-为主,艰难梭菌感染与抗生素过去2个月、白蛋白与粪便性状体有关,为艰难梭菌监测、预防具有指导价值.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