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易感因素,为更好地预防ADR的发生、减少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上报的223例ADR报告,对患者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分析。结果223例 ADR患者,静脉滴注给药211例(94.62%),静脉注射3例,肌内注射2例,口服给药7例。74.44%的ADR发生在用药1~30 min内,其中39例(17.49%)发生在用药后1~4 min内,45例(20.18%)发生在用药后5~9 min内,80例(35.87%)发生在用药后15~29 min内。在ADR累及器官或系统损害中,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93例),其次为胃肠系统(62例)和全身性损害(45例)等;以累及单一器官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184例,82.51%)。123例(55.16%) ADR是由抗菌药物引起,60例(26.91%)是由中药注射剂引起;ADR发生率居前10位的药物包括7种抗菌药物、3种中药注射剂,其中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ADR居各药物首位(23例,10.31%)。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报告与监测工作力度,促进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从而降低ADR发生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11
- 被引5
- 下载6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