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与发展
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 2013年,美国新发癌症1660290例,死亡580350 例[1]. 我国肿瘤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2]. 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代谢旺盛,糖酵解代谢明显增加,而疾病的形态学改变一般晚于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的变化. 因此,基于形态学的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方面具有局限性. 放射性核素成像在肿瘤诊治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已经成为核医学领域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肿瘤核医学,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分子成像的发展,核医学分子成像已经成为肿瘤早期诊断最为有效的成像手段之一. 随着核医学显像仪器的发展及放射性药物的研制和开发利用,放射性核素肿瘤显像在肿瘤的早期诊断、良恶性鉴别、分期、分级及治疗效果预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目前,将各种医学成像模式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能够更好地诊断疾病的发生,进而针对疾病进行治疗和治疗效果的监控[3-5]. 本文简要介绍放射性核素成像在肿瘤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更多- 浏览: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